【篇一:推动精准扶贫开发的丹凤样本】
推动精准扶贫开发的丹凤样本
周民良 :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时,明确提出 “精
准扶贫 ”的思路,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思路的重大转折。全面贯彻落
机制,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4 年 6-7 月间,笔者随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团深入陕西东南部丹
凤县,对丹凤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与县乡两级领导座
谈,以及下乡、入村、进企、访民的一系列调查,获得了丹凤县扶
贫状况的大量材料。笔者以为,陕西丹凤的扶贫工作,带有精准扶
贫的鲜明特点,符合中央的相关政策要求,是推进精准扶贫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
做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文章
丹凤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
这是一个 “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秦巴山区集中
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全县总人口 30.4 万,农业人口 25.8 万,
但耕地面积只有 23 万亩,农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遭遇旱涝冰雹等
灾害气候环境时,农村居民甚至面临温饱不足之难,致贫返贫矛盾
突出。数据显示,丹凤县共有贫困人口 2.3723 万户、8.222 万人,
其中扶贫户 1.4991 万户、5.5053 万人,扶贫低保户 4159 户、
1.4351 万人,五保户 998 户、1101 人,低保户 3575 户、1.1715 人。
2013 年丹凤财政总收入为 3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5536 元。丹
凤县贫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根据丹凤县提供
的资料,丹凤县农村劳动力 11 万多人,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达 8 万
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造成了资源环境的沉重压力,而
且影响政府发展目标的实现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扶贫实践中,该
县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根据丹凤现状
并吸收各地经验与做法,丹凤县提出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战略设想,形成诸如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注重
实效 ”、 “立足陕西、巩固新疆(采棉等)、进军东南、辐射全国 ”、
“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 ”的工作思路。
根据丹凤县政府提供的材料,目前丹凤县已经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
就业
7.31 万人,创收达到 3.2 亿元。另有数据显示,全县年技能培训劳动力 10000 余人,就业率达到 80%;创业培训 300 多人,创业率超 过 60% 。
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区域脱贫
从资源禀赋看,丹凤县重视农副业生产。遵循按照 “市场牵龙头、龙
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 ”的产业化思路和要求,丹凤县坚持 “集中连
片、板块开发、适度规模、注重效益 ”原则,发展肉鸡、生猪、肉牛、
核桃、蔬菜、中药材、薯芋、水杂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根据
2013 年中期数据,当地发展中药材 5 万亩、蔬菜 2 万亩、薯芋 6.5
万亩,核桃建园累计达 36.7 万亩,发展山茱萸 12 万亩;规模养殖
场发展到 444 个,养殖大户发展到 602 个,累计发展肉鸡大棚 835
个,已经建设 2 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和 2 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农
业产业化中,丹凤县政府制定《丹凤县促进低收入农户产业致富规
划》,逐乡镇、逐村组制定了到户产业扶贫规划,发放产业扶贫增
收明白卡 2.4 万张。
丹凤县蕴藏有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地方政府 “十二五 ”以来十分重
视工业发展,并提出规划建设八大循环型工业产业链:盐化工产业
链、石墨产业链、铁矿资源开发产业链、石英资源开发产业链、钒
制品及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电子与高新技术产业链、畜牧业产业
链、林果业产业链,并设计了 92 个具体项目。目前,丹凤已经出现
陕南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石墨生产企业。除此之外,
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状况,丹凤县还提出 “十二五 ”期间上马透明陶瓷
器件生产项、锑开采与深加工项目、金属镁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和加
工项目。这些项目如果实施,会带来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增加。
丹凤县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70% ,境内山青水秀、
林木葱茏,更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地、武关雄奇、平凹故里等历史
与现代人文景观,船帮会馆、丹江漂流、二郎古庙、棣花古驿等也
闻名遐迩。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紧锣密鼓推动商於古道的开发,争
取将其列入陕西省级十大文化景区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当地建
成了一些旅游园和美丽乡村。截至 2014 年 6 月底,丹凤县本年度已
经接待旅游人数 207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0.56 亿元。
有效的产业扶贫不仅体现在行业层面,也通过集中区域布局体现出
来。在丹凤县的产业发展上,强调了 “四大板块 ”的重要性。与全国
的四大板块不同,丹凤县的 “四大板块 ”只集中于有限区域范围,是
典型的产业集中区。这四大产业集中区分别为:龙驹寨现代服务业
发展区、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
宜居示范区。
2014 年 6 月底,全县 60 个县级重点项目在四大区域
集中布局了 46 个,总投资 51.72 亿元。
根据丹凤县委县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截至 2014 年 6 月底,丹凤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 30.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9%;实现地方财 政收入 1.4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12480 元,比上年增长 12.8%;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4180
元,比上年增长 57.9% 。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实现农村居民脱贫致
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移民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移民开发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
白皮书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地区的贫困农
户通过移民搬迁、异地开发的方式,开辟解决温饱的新途径。为此
中国政府强调 , 中国的移民扶贫开发,按照群众自愿、就近安置、量
力而行、适当补助四项原则进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
划》提出,从 2011 年到 2020 年,用 10 年时间,对陕南三市居住
在深山半坡和地质灾害点上的 60 万户和 240 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
其中商洛 18 万户,71.8 万人。结合陕南移民搬迁规划,丹凤县制定
了《丹凤县 2011-2020 年十年移民搬迁规划》,规划十年投资 27 亿
元,用地 5500 亩,建设集中安置点 103 个,搬迁 2.36 万户, 9.32
万人。
在具体政策实践中,丹凤县对移民搬迁的条件与约束要求进行了明
确限定,明确区分了符合搬迁条件的家庭和不符合搬迁条件的家庭。
相关规定明确,符合
第 1 项及下列任何一项条件的群众可享受移民搬迁政策:具有丹凤
县农村户籍,且家庭成员在 2 人以上的农村群众;长期严重受滑坡
体、泥石流、尾矿库、洪水灾害威胁的群众;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
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
发展潜力的村、户;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距
镇、村公路 5 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等等。
而不能
享受移民搬迁政策的包括以下方面:夫妻双方其中 1 人在国家机关、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国有企业单位就业的;国道、省道沿线
居住条件较好,不受地质灾害威胁,又在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
区购买安置房的;在国家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道路拓宽改造
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拆迁户,已享受拆迁安置补偿或重新划分庄基地
的等等。在具体的移民搬迁过程中,丹凤县注重加强移民搬迁中的制度建设,先后印发了《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管理办法》、
《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陕南移民搬迁会计
核算制度》,并从规划修编、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项目备案和工
程验收等五个方面对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究查。
在落实移民搬迁政策上,丹凤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思路,坚持 “三为
主一优先 ”(统规统建集中安置为主、城镇化安置为主、楼房安置为
主和避灾安置优先)原则,坚持 “五位一体 ”(移民搬迁、工业集中
区、小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消费市场培育)结合方案,突出提
高“七率 ”(集中安置率、统规统建率、城镇化安置率、楼房化安置
率、避灾安置率、特困户安置率、工程招投标率),力争把居民搬
迁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比如,在竹林关镇建设年产 2500 吨的魔芋
加工厂,带动了石槽沟、神其沟、雷家洞等移民发展魔芋种植 3500
亩,直接吸纳移民 2000 余人参与生产;商镇老君作为一个 5000 户
规模的安置点,附近工业园区内招商落地的 20 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又
可以创造 3000 个就业岗位。结果是,移民点稳定为工业园区提供
2000 多名产业工人,实现了工业园区和移民安置点在就业安置上的双赢。
应该说,丹凤县在移民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据 2013 年初的调查数据,该县已累计建成移民集中安置点 43 个,搬迁群众
8069 户、2.98 万人,完成 10 年搬迁计划的三分之一,移民集中安置率达 85.4% 以上,城镇安置率达 76.5% 。2013 年丹凤县被陕西省
政府评为移民搬迁先进县。竹林关镇、商镇先后分别被确定为省级
移民搬迁示范点和省级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
加强与定点扶贫
机构的紧密合作
【篇二:最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坚持精准扶贫 同步全面小康
2016 年X月至X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
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
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
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
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
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
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
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 “双业 ”贷款、妇
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
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
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
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
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
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
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建档立卡,推行
扶贫攻坚 “图表式管理 ”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
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
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
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 “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
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
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
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
桃
【篇三: 2016 云南事业单位热点解读:精准扶贫 ——
以杨改兰事件为例】
2016 事业单位热点解读:精准扶贫 —— 以杨改兰事件
为例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 2016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热点
解读:精准扶贫 —— 以杨改兰事件为例》,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
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事业单位案例分析题目当中,经常会出现热点事例。对热点事例的把握决定我们对题目解析的宽度和深度。近期发生的杨改兰事件在
社会中议论纷纷,今天共同来探讨下这个热点话题。
【事件】
8 月 26 日 18 时许,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老爷湾社发生一起 5 人
死亡的刑事案件。该村村民杨改兰在其家房屋后一小路上,用斧子
将自己的 4 个子女杨某帆、杨某利、杨某清、杨某福致伤后,服农
药自杀,导致杨某利、杨某福当场死亡,杨某清在送往医院途中死
亡,杨某帆、杨改兰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无效先后死亡。事发后第
八天即 9 月 4 日,发现杨改兰丈夫李某英在本村树林服毒身亡。目
前,经公安部门和检察机关现场勘查、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法医尸
检、走访了解和深入调查取证,确定这是一起特大故意杀人案。
【考点】
这是精准扶贫的典型失败案件,贫困造成了这期悲剧的发生。
【原因】
这起特大故意杀人案事实清楚,但从中暴露出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
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训是深刻的。其原因为:
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主动不及时。在案件的调查中,了解到杨
家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复杂、思想隔阂严重,以及同邻里之间关系长
期不和谐、与村民很少来往等情况,之前村干部虽然知情,但没有
引起足够重视,协调沟通不够,调处化解矛盾不主动不及时。
二是对杨家危房改造工作不深入。镇村干部没有根据该户家庭的特
殊情况设身处地着想,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办法。
三是对扶贫政策的落实不完全到位。基层在贫困户识别和退出过程
中有简单化操作的问题,仅用收入作为衡量标准、用村民投票方式
决定是否享受低保,没有综合考虑杨家的实际情况,方法简单粗糙,
缺少对杨家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影响】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云南事业单位招聘和云南事业单位考试资
讯、真题资料
杨改兰事件,它牵涉到公正公平,牵涉到人心冷暖,牵涉到这个社
会给予他们的是希望还是绝望。所以很多时候,让每个贫困人家享
受公平待遇、不孤独,比不贫困更重要。
【对策】
精准识贫。如贵州省威宁县就总结出了 “四看识别法 ”,即 “一看房、
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通过看农户
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 ;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
生活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 ;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和有
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 ;通过看农户在校生状况等
估算其教育支出。借助 “四看 ”法,许多地方的识贫工作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
方式保障。贫困户的识别、认定能否做到不漏掉一个真贫困户,关
键还在村干部和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能否以人为怀,秉公办事。康乐
县“母亲砍杀 4 子女事件 ”是个极端案例,但警钟长鸣,就此提醒一
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在识别、认定贫困户过程中
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多做细致工作,防止遗漏和误评,应该不是多
余的。
加强问责。可以探索建立一种内在机制,把问责的压力层层向下传
导,让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部门都负起责任来,做到问责全覆盖、
无死角。同时,实施过程中要与其他党内法规 —— 如巡视条例、纪
律处分条例等无缝衔接,形成制度合力。
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网(公告信息 /备考资料),实时更新。
事业单位考试信息请关注: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更多云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关注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云南事业单位招聘和云南事业单位考试资
讯、真题资料
上一篇:{课件资料分享}节约用水演讲稿
下一篇:杂志编辑员辞职报告例文